相信不少朋友都读过《货币战争》这本颇具影响力的书籍。
书中,有一个几乎传说般的存在——罗斯柴尔德家族。
这个起源于18世纪的犹太家族,被书中描绘成全球金融的幕后黑手。从拿破仑战争期间的金融操纵,到南非钻石矿的秘密控制,再到教皇的珍宝和美国隐秘的圆桌会议,罗斯柴尔德家族无一不扮演着操纵风云的角色。
他们手握“50万亿美元”的巨额财富,决策坚定且权威,几乎无人敢反抗,是典型的超级幕后大反派形象。
当然,现实中的罗斯柴尔德家族并没有小说中那么夸张,但今天,我想跟大家分享另一个领域里堪称“罗斯柴尔德家族”的故事——一个科研界的传奇家族。
展开剩余90%这个“家族”有多厉害?他们强到竟然占据了我们高中物理教材中近半部分的内容!从1904年一直到2019年,这个团队共诞生了30位诺贝尔奖得主。
它就是位于英国剑桥大学的——卡文迪许实验室。
提到卡文迪许实验室,我们不得不提那位历史上首个测定地球质量的科学家——亨利·卡文迪许,他还是个名副其实的社恐科学家。
先卖个关子:如果是你第一个测出了地球的质量,你会怎么做?
虽说到了2022年,这种信息只需几秒钟就能百度搜到,但当时若你是第一个发现者,你是会兴奋得大声宣布天下,还是默默保持低调,继续埋头苦干?
如果你能冷静不张扬,那我再给你加点料。
假如你在化学实验中发现了空气组成不仅含有约80%的氮气,还有20%的氧气,甚至还意外发现了惰性气体;
同时在电磁学方面也取得突破,探索电荷与电容之间的关系,研究电势和电流的比例规律,你会有什么反应?
要是我,估计早就迫不及待地带着这些重大成果开个发布会,让全世界都知道我的发现有多牛。
但亨利·卡文迪许可不是这样。科幻作家阿西莫夫曾评价他:“他是一个富有却神经质的天才,几乎孤独地度过一生。”
作为一个不喜欢与人交谈、性格孤僻又极富才华的科学家,卡文迪许完成了上述所有研究,却选择将大部分手稿深藏不露。
这也导致了许多超前于时代的成果,在当时无人知晓,甚至差点永远湮没。
然而,意外在他去世几年后发生了。
当时,剑桥大学正筹备建设一个全新的物理实验室。
要知道,19世纪之前,科研几乎是富家子弟的专利。
科研本质上需要“氪金”:没有充足资金,哪里来实验设备?哪里有材料供应?又如何获得权威的审稿推荐?
没有钱的科研人员只能被动接受边缘角色,所能学到的全凭运气。
剑桥大学成立实验室的目的,就是建立一个系统化、正规的物理教学平台,为更多渴望学习物理的人提供机会和支持。
当时剑桥委员会对这个项目说了句“Yes”。
但很快,他们发现建造这个实验室需要高达6300英镑(另有版本称8450英镑)。
结果剑桥大学的钱包立刻说不。
换算成现代货币,这笔钱相当于约83万英镑。
幸运的是,他们后来找到了一位赞助人——威廉·卡文迪许爵士。
他正是那个不爱言谈、性格孤僻、富有且聪明的亨利·卡文迪许的远房亲戚。
富裕的“氪金玩家”果然有特权,有了他的资助,这个后来在物理史上扮演重要角色的实验室便被命名为卡文迪许实验室。
卡文迪许实验室入口外景 ▼
而新成立的卡文迪许实验室的第一任负责人,是理科生极为熟悉的电磁学大师——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麦克斯韦方程组,被誉为史上最美的方程组 ▼
麦克斯韦有多牛?他预言了电磁波的存在,提出了统一光、电、磁的方程组,成为仅次于牛顿和爱因斯坦的伟大物理学家。
即使如此,当他看到亨利·卡文迪许留下的厚重20卷手稿时,也大为震惊:
“真的有人做科研不发表的吗?”
在这些手稿中,麦克斯韦发现:
卡文迪许提出了电容器电容会因介质不同而改变,也就是我们现在熟知的介电常数概念;
他还提出了两带电体间的相互作用力,并且用数学公式定量描述——这正是后来被称为库仑定律的内容;
他甚至还发现了电势和电流之间的正比关系——也就是电学的基础欧姆定律。
换句话说,如果卡文迪许不是个社恐,这些定律很可能要改名叫“卡文迪许定律”了。
这些20卷手稿,在麦克斯韦担任卡文迪许实验室负责人期间,花了整整五年才被梳理清楚,最终在1879年以《卡文迪许的电学研究》一书出版,让这段历史尘埃落定。
邀请麦克斯韦入职的书信 ▼
“这些论文表明卡文迪许几乎预见了电学上所有伟大事实,这些事实后来通过库仑及法国哲学家的研究被科学界广泛认可。”——詹姆斯·克拉克·麦克斯韦
继承了卡文迪许名字的实验室也没有让这个名字失色。
在麦克斯韦的领导和全新教学模式的推动下,卡文迪许实验室吸引了来自世界各地的科研人员,许多原本得不到科研机会的年轻人才得以发挥才华。
从1904年到2019年,历经115年,卡文迪许实验室共培养出30位诺贝尔奖得主。
研究领域涵盖电磁学、原子物理学,从微小的DNA结构到浩瀚的天体物理学,领域广泛。
其中一些赫赫有名的成果,甚至清晰地写进了我们的教科书。
比如用来解释天空为何呈现蔚蓝的瑞利散射;
发现电子的约瑟夫·汤姆逊,以及确认原子有中心核结构的卢瑟福。
汤姆逊利用阴极射线管测量电子 ▼
1935年,詹姆斯·查德威克发现了中子。
单是这三位原子物理学的巨擘,就让物理教材内容丰富了好几章。
除此之外,卡文迪许实验室在CT、X光成像、DNA双螺旋结构、血红蛋白结构测定、脉冲星研究等多个宽广且多样的领域也有卓越贡献。
获得了大量诺贝尔奖的同时,我还为大家做了一张图表,可以滑动查看哪些你熟悉的技术与该实验室息息相关。
最后,我想用中国科学院院士、高能物理学家、第四代卡文迪许教授卢瑟福的学生张文裕先生的一句话来作结:
“一个科研机构的成败,不在于出现一两个天才,而在于建立优良的科学传统和学术氛围。”
时过境迁,进入21世纪后,卡文迪许实验室获得诺贝尔奖的频率大幅下降,难以重现上世纪40年代的辉煌。
目前,卡文迪许实验室主要专注于以下几个研究方向 ▼
但这并不影响它依旧是科学史上的一颗璀璨明珠。巅峰时期,有人赞誉:“世界上有一半的物理学重大发现都来自卡文迪许实验室。”
毕竟,科研需要良好的环境,而科学进步则离不开众多人才的共同努力。
当年卡文迪许实验室的培养模式,无疑是孕育人才的最佳摇篮。
发布于:天津市金港赢配资-配资公司行情-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优势-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