许多开国将领都是在较晚的年纪才步入婚姻殿堂,这主要是由于土地革命期间形势紧张,导致他们在青年时期未能选择成家。直到抗战时期,根据地逐渐扩展和巩固,他们在相对稳定的局势下,才开始关注自己的婚姻生活。
陈士榘在抗日战争渐入相持阶段时,终于有了自己的小家庭。当时,他已32岁,而他的妻子范淑琴只有16岁。对于陈士榘来说,这个结婚的年龄在当时不仅属于比较晚婚的范畴,即使在现代也是相对较晚。两人之间显著的年龄差距,其实也反映了当时社会大环境的影响。
在解放前,许多年轻人早早结婚生子,想要找到一个与陈士榘年龄相仿的伴侣,几乎是难上加难。许多地方的女孩在一二十岁的时候就已经出嫁了。而在抗战时期参军的女兵,大多数年纪也不大,普遍在一二十岁。因此,岁数较大的男性与年龄较小的女性结婚形成了一种普遍现象,年龄差通常并非三两岁那么简单。
展开剩余67%范淑琴选择与陈士榘携手,是因为她受到父亲的影响参与革命。她的父亲是一名地方干部,而范淑琴本身则是一名文工团的演员。在组织的介绍下,两人终于走入婚姻的殿堂。起初,陈士榘对此有所顾虑,因为他觉得两人年龄差距较大。然而,经过深入的思想交流后,他还是选择了接受这一段感情。
在战争年代,尽管两人常常聚少离多,他们的生活依然幸福美满,并育有六个子女。新中国成立后,陈士榘担任了工程兵司令员,工作繁忙,使得他与妻子和孩子们相处的时间愈发稀少。他的儿子形容他为工作狂,把大部分家庭责任都落在了妻子范淑琴的肩上。据儿子回忆,母亲范淑琴特别喜欢穿着打扮,总是紧跟时尚潮流,从照片中也可见一斑。
虽然成为了“司令员的夫人”,然而繁杂的家庭琐事却让范淑琴感到自己没有个人的时间。她曾想去大学进修,但因无暇顾及而暂时搁置了这个计划。为了追求些许“自由”,她选择离开陈士榘和孩子,前往酒泉基地工作了一年多。后面因为家庭的需要,她才重新返回,表现出她宁愿忍受艰辛,也想追求独立自主的生活方式。
然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各种矛盾开始浮现,争吵逐渐变得频繁。在儿子看来,父母间的摩擦虽然常见,但依然能够白头偕老。而使他们最终分开的契机,实际上是1966年之后的种种变故。由于母亲言谈何时变得不拘小节,她最后被一些人抓住了把柄,遭到关押,忍受了诸多苦难。按理说,作为丈夫的陈士榘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帮助妻子,但他却选择了沉默。在这一期间,一些流言蜚语传到范淑琴耳中,让原本脆弱的婚姻雪上加霜。
因此,从六十年代末到1980年的十几年中,陈士榘和范淑琴并未生活在同一个屋檐下,甚至在范淑琴从秦城出来后,他们也未能重聚。而陈士榘的晚年则显得异常孤寂,子女们也无法与他同住。1975年他退居二线,而在1978年,已经成为无官无职的老将,经历了一段特殊时期后,他也必须处理一些材料,阐清自己的经历。
1980年,经过法院的调解,他们的婚姻在维持了近40年后正式画上句号。双方达成了关于离婚和财产的协议,男方同意向女方支付3000元,其余财产则各自保留。这时,范淑琴已55岁,陈士榘则71岁。对子女们来说,他们能做的就是尽量公平对待父母,双方孝敬。范淑琴选择搬出大院,子女们则时常探望她。随着陈士榘年纪渐长,他们也希望他能够重新找到一位伴侣,希望对方与他的年龄相差不要太大。而母亲虽然年轻一些,但是经历了在秦城的那些年,思维变得愈发模糊,得了帕金森症。当陈士榘去世时,范淑琴悲痛欲绝,曾感慨道:怪自己太固执,若忍耐一些或许一切都会过去,何必闹得不可开交呢。
发布于:天津市金港赢配资-配资公司行情-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优势-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