1950年的时候,丁盛从45军135师的师长升为了副军长,后来又做了代理军长和正式的军长。这升官的速度,短短几个月就窜上去了,真是挺少见的。
挺让人纳闷的是,打仗那会儿职位一直没啥变化,可解放以后,升职倒快了起来。
这里有两个很关键的事情要说。
首先,部队里的人都被调离了。
45军最早叫东野8纵,在1947年8月以前,它是归冀察热辽军区管的,算是地方上的军队。后来呢,这支部队升级成了能打野战的纵队,不过领导们还是原来的那些,这就是部队名称变了一下。
自从这个部队改编成野战纵队后,纵队司令换得可勤快了。第一任司令只干了两个月就调走了,换成了去地方军区任职的段苏权。段苏权在8纵呆了快一年,参与了冬季攻势和辽沈战役,但之后没跟部队一起进关,留在了东北。后来,上头又把第一位司令调回来继续当司令。平津战役结束后,部队进行了整编,成立了兵团,他就成了兵团副司令,而上头让陈伯钧既当军长又兼12兵团的副司令。
从1947年至1949年期间,部队一路打到了广西,在这期间换了4个领头人。
1950年开头那会儿,陈伯钧离开后,副军长张天云就接过了军长的位子,丁盛则成了新的副军长。没过多久,张天云去南京军事学院进修了,丁盛就先代理军长,后来也正式当上了军长。
那时候,军长、军政委、参谋长等领导都离开了,这让丁盛的提拔进程也快了起来。
另外,军里经验丰富的人也不多,以前45军下面的三个旅长是吴烈、黄鹄显和丁盛。吴烈在平津战役结束后,就留在北京做警卫工作了,所以上面就从38军调了个干部来当师长。黄鹄显呢,他以前当过8纵的参谋长,因为134师师长换了好几个,战斗风格也得改改,上级就派他去当师长了。等部队打到广西,他就调走了。陈伯钧离开后,张天云接了班,副军长的位置就空了出来,论资历,谁也比不上丁盛,于是他就升为了副军长。
第二,能啃下硬骨头
丁盛在解放战争前一直负责政治方面的事情,后来到了冀热辽地区,他开始当上了旅长,不久又升为了师长,转为了负责军事管理的职务。
说起打仗的劲头,丁盛的部队真是挺抢眼。这支队伍原来是由黄公略带出来的,抗战时候是晋察冀的灵活部队,还被调到陕甘宁边区去守卫。抗战赢了后,他们又去了东北。
由于战斗勇猛,再加上丁盛指挥得当,这支部队一直是第八纵队的主力。在天津战役中,原计划让丁盛部打主攻,但吴烈部抢先上了,结果没在规定时间内攻下,反倒是丁盛部随后仅用3分钟就突破了民权门。后来的衡宝战役,他们悄悄摸到敌人跟前,紧紧缠住白崇禧的部队,成功歼灭了钢7军,赢得了大战的胜利。
不论是经验、本事还是打仗的成绩,丁盛都很出众。要是张天云没离开45军,丁盛可能当副军长的时间会更久一点。
他能在解放后迅速得到提拔,主要是因为上面提到的这两点都非常重要,缺一不可。
金港赢配资-配资公司行情-配资炒股配资平台优势-炒股配资门户提示:文章来自网络,不代表本站观点。